世界之最:仰望珠穆朗瑪峰

 

這是一趟接近天堂的精神之旅。2014年夏天,我們帶著最純凈的心,去體驗了這片最純潔的大地。發展中的西藏,經常給了世界各地的旅人一種失真的想法。失去的“真”,好與不好,我覺得其實沒有一個對錯的結論,只視乎於適不適合。

 

第二次踏足這片高原聖土,八天行程裏,八成的地方是重復點,可我卻在兩次的旅程中體驗了截然不同的西藏,也從中得到了一些人生觀的啟發。雖然眼前的拉薩已充滿了霓虹燈,大型廣告牌和熙來攘往的汽車,但我卻從中看見了和這些畫面不太違和卻最實在的情景。

 

我看見藏民不計較時間的漫長,路途的艱辛,距離的遙遠,來到大昭寺前不斷的磕著長頭,那刻心裏除了佩服,還多了份感動。看著臉蛋上印著高原紅的小孩們天真的玩樂著,不時用著藏語和一旁的旅人說話,那一刻,我明白了什麽是快樂。他們身上沒有鮮艷美麗的衣服,口中吃著淡淡的藏粑,手裏沒有智能手機,更沒有平板電腦,可是臉上的笑容卻是幸福的。

 

我把每一次的旅行,當作一場自我進修,學習和思考的磨練。習慣性的不從自己認知觀點出發來看世界。眼睛看到的世界,耳朵聆聽的故事,要是沒有了心去體會,意義有多大?

 

我在西藏學到的第一件事是用心,看世界。

 

城市裏努力生存著的人們不斷把生活復雜化。漸漸的,埋怨多了,笑容少了。反之,藏民對待生活與信仰的理念簡單專註,且不失莊重。對於我們這些每天周旋於職場上的旅者而言,藏族同胞們這樣的一份簡單信念,顯得異常珍貴。

 

還記得那一天,我們的目的地是珠峰大本營。這是距離拉薩大概600公裏的路程。於是我們趕了兩天的路,途經日喀則休息一晚。而第二天我們一路由日喀則坐著中巴,顛簸了十五個小時,在近乎絕望的心情下終於安全到達。這一路,除了要抵抗高山癥的來襲,還要在伸手不見五指的路況下行走於珠峰大本營的八十公裏石頭路。我唯一可以做的也只是不斷的看著海拔指數在攀升著。這段路,我們用了六個小時。途中甚至還一度因為巴士輪子陷入泥漿裏,大家還在零下十幾度的冷空氣裏發揮團隊精神,集體推“巴士”。

 

最後,當我們的中巴緩緩的邁入目的地時,我竟意外的在淩晨兩點鐘的車窗外看見雪白的珠峰。那一刻,我只感覺眼淚不聽使喚的往下掉。我知道這是一種感動,一種情緒的釋放,也是一種對於這個世界之最的敬重。

 

我們駐紮一晚的珠峰大本營,海拔5200米,零下十幾度。而對於高原反應極度敏感的我而言,那一晚無疑的失眠了。那種輾轉難眠的煎熬現在想起還心有余悸。我想,當晚睡得著的朋友也應該寥寥無幾吧。於是,我索性讓自己醒著,看著我們的司機大哥在開了將近19個小時的中巴,精神和體力竭盡的同時,還要調好鬧鐘,每隔四小時起床啟動巴士引擎以防被零下的溫度凍壞了。想想,這世界每個角落,應該都會有一群用生命,體力來換取三餐溫飽的人們吧。那麽相比之下,坐在冷氣房裏工作的我們,對工作上的抱怨也顯得不再那麽理所當然了不是嗎?

 

小時候,對於一些以攀爬珠穆朗瑪峰或一些探險題材的電影特別關註。總是幻想如果自己變成了主角在這些地方穿行會是個什麽感覺。那天早上,大地剛剛蘇醒,我便站在帳篷外等著一個傳說的奇景-日照金山。聽說好多天了,珠峰都被層層的白雲遮蓋著。在這種不敢抱太大希望的情況下,我看見了晨光直射在山峰上,金色的光芒,還不時閃閃發亮。 我還真感謝自己一路忍受著高山癥的侵襲,堅持著,才能在這一刻與她相遇。 於是我就這樣呆呆的仰望著她,久久不能平復心裏的感動,仿佛在回應著小時候的自己:原來啊,就是這麽回事!

 

這一次,我在西藏,珠穆朗瑪峰下,學到了感恩。

這個世界很大,而且每個地方有著你我都未必能夠接受的生存方式。但是,如果抱著一份感恩的心來了解它,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。與此同時,也必須時刻督促自己做個負責任的旅人。不因個人喜好隨意塗鴉,不貪方便把不要的東西隨地扔棄…等等。一起做個成熟的旅人吧。

 

至少這是我的旅行方式。